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7-31
構建綠色高效的鄉村產業體系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途徑。黨的報告提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我們需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因此,廈門同安試點生態茶園建設,堅持以綠色發展鄉村振興。所謂生態茶園,就是利用先進科學技術,發展綠色物理、生物防控舉措,減少茶園化肥農藥的使用。去年,同安區就開始試點生態茶園建設,通過在全市創新試點太陽能殺蟲燈項目、鼓勵生產主體使用有機肥、統防統治等方式,不斷推動傳統農業產業轉型升級。這其中,不可忽視...
7-31
日前,農業農村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茶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適區適種、適品適種的原則,農業農村部已會同財政部累計安排中央財政24.9億元,支持浙江、安徽等茶葉主產省建設7個茶產業集群、15個茶產業園和73個茶產業強鎮,引導茶產業集聚化、標準化和全產業鏈發展。中國作為最大的茶葉生產國、消費國和重要的出口國,茶產業發展歷史悠久,擁有眾多區域優勢茶品種,比如武夷巖茶、祁門紅茶、黃山毛峰、君山銀針等等,茶葉品牌化發展健全。其中,綠茶以浙江省最為出名,行家一般都知道,有特...
7-31
“十三五”以來,我國先后發布了《中國智慧林業發展指導意見》《“互聯網+”林業行動計劃——全國林業信息化“十三五”發展規劃》《關于加快中國林業大數據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促進林業和草原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積極推動智慧林業建設。甘肅太子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緊抓時代機遇,以“數字化轉型”為契機,“智能化發展”為抓手,聯合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甘肅太子山自然保護區智慧管理平臺,對太子山轄域內127萬畝林區進行資源立體感知和業務數字化管理,解決林區資源數據分布零散、...
7-31
從明代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到如今袁隆平院士的超級雜交稻,我們中國人始終都有著一個美好的“禾下乘涼夢”……一代又一代人的持續努力,我們完成了由吃飽到吃好的跨越,餐桌上的食物種類越來越豐富,進而我們對糧食產量、糧食品質的要求也更為嚴苛,基于此科技正逐漸融入并改變著傳統種植模式。在吉林省長春市的黑土地上,九臺區李玉波的采摘園里,盛夏時節,葡萄已逐漸成熟。但在40余棟溫室里,卻很少能看到工人的身影,這都是托普云農智能裝備和智慧系統在黑土地里的“杰作”。李玉波說,現在對所有溫室的日...
7-30
耕地,是人類社會長久以來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耕地保護是關乎我國經濟和社會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全局戰略問題。合理利用耕地、實行耕地保護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成熟,我們對耕地土壤的利用與保護正朝著信息化的方向轉變。“土肥管家”的出現,就是耕地利用與保護信息化發展的體現。由吉林省土壤肥料總站聯合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研發的“土肥管家”,是以肥料資料、測土配方、墑情信息查詢功能為主,同時有農業資訊、種植技術指導等信息展示功能的一款手機APP...
7-30
邛崍,天府南來第一州,西南地區種業園區落址地。岷江流經,天臺山遮擋,地勢水文,造就了邛崍擁有著豐富的種植業生產歷史。盛夏時節,在邛崍的田間地頭,剛齊竹節高的嫩綠秧苗趁著微風和每一個路過的人致意,地塊整齊的水田里除了水稻,還有被隔起來的高科技設備。也許有人不經要問,田間還放設備,都能有什么作用?更專業地說,這其實是耕地質量綜合監測點,但它的作用遠不止監測耕地。由邛崍市農業農村局和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省級耕地質量綜合監測點位于邛崍市高梗街道火星村高標準農田區域內...
7-30
耕地,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基本資源和條件,曾多次強調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由此可見,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性。為建設更高標準和質量的高標準農田,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司長郭永田說,高標準農田建設要做到數量和質量并重,要聚焦基本農田、糧食生產功能區和糧食生產主產區等重點區域,一步步優化布局,夯實糧食安全基礎。高標準農田,三分靠建設,七分靠管護。在此政策基礎上,托普云農深入發揮了自身數字農業建設優勢,提出“1+1+N”的高標農田建設方案,打造了集“土壤健康、高效節水、綠色農...